第345章 幽兰典心

  社会人员假冒新闻记者敲诈勒索;新闻从业人员收受红包、礼金、有价证券等;报刊出版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、获取经营利益等等,这些年新闻界乱象丛生,成了切割不净的“毒瘤”。

  极少数的记者与“新闻敲诈”挂勾,众多假的记者为非作歹。据统计,2011年,全国就有199家所谓的“记者站”被依法处罚。

  “新闻敲诈”、“有偿新闻”现象发生,虽说有大环境原因,但跟各地的宣传部门纵容也难脱关系。

  有一次,肖晔去参加一个由井州市委宣传部出面组织,为一家企业举办的新闻发布会。

  结果16名参会记者中,真记者只有5名,其余的都是一些假记者,几乎都是一些乌七八糟的网站。

  按宣传部的说法是,真记者不好得罪,假记者更是不能得罪。

  这些假记者个个都神通广大,跟全国各级媒体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。

  一旦得罪了他们,今后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情,他们会第一时间通知真记者过来。

  对于这些假记者,宣传部只能采取安抚的方式,尽量让他们不要去惹事生非。

  正是由于宣传部门和当事人胆小怕事,或许真的存在问题,他们宁愿选择花钱来买平安。

  这种“破财消灾”的心理,制造了假记者的发展空间,纵容了他们利用新闻去牟取利益。

  井州市有一个叫陶星的闲杂人员,听说记者拿红包拿得手软,吃大餐吃得生厌,冒充记者去井州市人民医院“捞”好处。

  他自印了一盒名片,包装了一个“主任”头衔,找到街边制作假证的人,制了一张“中国法制联盟杂志”的记者证,然后假装去医院看病。

  第二天,他带着印有“主任记者”头衔的名片,找到医院医务科进行采访,谎称他在医院看病,医生态度生硬,对病人敷衍了事,什么病也没查出来,以致延误了他的病情,需要花更多的钱去治疗。

  他掏出名片甩到工作人员面前,口气强硬地说:“这个事情,你们如果处理得不好,我就要给你们曝光!”

  工作人员一听说要曝光,有点慌了手脚,就好烟好茶招待相劝,不停地赔礼道歉,还送了一些礼品给他。

  陶星却并不满足,临走时提出,要补偿5000元钱给他买补品。 ......

  

  陌上原创 | 网站地图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